在化学学习中,了解知识的发展历程,可以促进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本质。
(1)火药起源于唐朝。制作烟花的火药中加入镁粉,是为了引燃后能看到_____。
(2)十八世纪,化学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被称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写出该气体燃烧制造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有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生成。
①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说明该过程_____(填“放热”或“吸热”),溶液的酸性_____(填“增强”或“减弱”);推测铝与溶液中的_____(填离子符号)反应生成无色气体_____(填物质名称)。
(4)粗盐提纯的步骤如下:
a.操作⑤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b.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如图所示。
(1)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填序号)
a、机械能 b、热能 c、化学能
(2)用98%的浓硫酸配制5%的稀硫酸100g,为准确量取浓硫酸的体积,还需查阅的数据是_____;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
(3)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表示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pH将不断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写出图中A、B、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各—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在纯净物中,根据________ ,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4)氮气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5)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两者基本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溶质为稀盐酸和氯化钠
B.c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C.由图可知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碳酸氢钠
D.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弱
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硫酸亚铁溶液 | 硫酸铜 |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二氧化碳 | 氯化氢 | 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
C | 硫酸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
D | 碳酸钙 | 氯化钙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