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和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实验室里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它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莹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肯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3)在滤液D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
(4)由图可推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蓝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_____。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______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
(4)图二“某一部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A b点→a点 B c点→a点 C b点→c点 D c点→d点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眛的陵墓,发掘于1983年。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为探究秦汉期间(公元前100多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古代,常常用“湿法炼铜”或“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都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
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共有500多件,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是(填标号)_____。
A 青铜奔马(马踏飞燕)
B 兵马俑
C 越王勾践剑
D 丝缕玉衣
E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矿石锡石的主要成分是SnO2,可用来冶炼金属锡,SnO2中Sn的化合价为_____。
(3)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填“强”或“弱”)。
(4)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类型为_____,“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氮元素_____;
②氢氧根离子_____。
(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____(填标号)。
A H2 B 2H2 C 2H D
(3)符号“3Na+”中的“3”表示_____。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 称取3g氯化钠固体于47mL蒸馏水中 |
B |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 加入适量的铁粉 |
C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点燃 |
D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 分别取2~3mL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