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样品,取6.95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52.2g溶液。此溶液与5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分析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g?水多少mL?(水的密度为1.0g/mL),量取所需的水需选用多少mL的量筒?(填“10”“50”或“100”)。将配制好的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全部用来在农业上选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最简单的方法是?
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种类 | NaOH | Na2CO3 | |||
温度 | 20℃ | 40℃ | 20℃ | 40℃ | |
溶剂 | 水 | 109g | 129g | 21.8g | 49g |
酒精 | 17.3g | 40g | 不溶 | 不溶 |
(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Ⅲ: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他们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_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
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___。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2,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I:CO;
猜想Ⅱ:CO2;
猜想Ⅲ:___。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_____。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___(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取一定量碳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A(玻璃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混合液) | m3 | m4 |
(3)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__(m1-m2)(填“>”“<”或“=”)。
(4)若猜想Ⅲ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4)用质软的塑料瓶收集满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一瓶加入约1/3体积的水(如图F所示),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_______,用注射器向另一瓶(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气体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如图G所示),振荡。观察塑料瓶最终的现象: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一个即可),A与E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写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