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1)A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醋酸溶液变红色。
(2)在C实验中,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C实验的作用是_____。
(3)在D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4)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D.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由N2、CO、CO2组成的混和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和NaOH溶液后(假设每次反应都能进行完全),气体的组成变为( )
A.N2、CO2 B.N2 C.CO2、CO D.N2、CO
(2017石家庄长安区一模)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4.0 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376.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391.2 g。
求:(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016淄博)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2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E→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