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

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彤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
 

氯化镁固体       (选填溶解不溶解
 

小宇猜想错误
 

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选填没有)气泡冒出
 

小彤猜想错误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

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              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      色。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MgxOHyClz•mH2O(其中2x﹣y﹣z=00≤m≤6)。

(反思拓展)

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性比铜           。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假设】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实验探究1】溶解 没有 【实验探究2】氯化氢 红 【反思拓展】强 Fe+CuSO4=FeSO4+Cu 【解析】 试题分析: 【猜想假设】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实验探究1】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某种溶质,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   氯化镁固体溶解   小宇猜想错误   ②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没有气泡冒出   小彤猜想错误     【实验探究2】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氯化氢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红色; 【反思拓展】铁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推测出铁的活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 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_____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_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8枣庄改编)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CaOH2NH4ClCaCl2

猜想Ⅱ:CaOH2CaCl2

猜想Ⅲ:NH4ClCaCl2

猜想Ⅳ: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_____(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Ⅲ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8石家庄28中三模)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粉;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

作出这些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物质所呈现的颜色。

(查阅资料)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振荡

______

猜想一正确

 

(拓展探究)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将AB排序)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气流应从________(填ab)口通入。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实验活动,写出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交流与反思)古代铜币表面绿色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为证明必须有此物质存在,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___(填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

2018石家庄长安区质检)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研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王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李说:不可能含有CO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有毒,H2________________

小张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由实验②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含有氧气,请你帮助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3)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性。

 

查看答案

某学校组织社会调查。同学们考察了一家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用氢氧化钙粉末对中和池内的296 kg污水进行中和处理(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盐酸),测得处理后水样的pH等于7,请回答:

1)技术人员称量18.5 g氢氧化钙粉末,示意图如图所示,请你写出所选砝码的质量_____

2)假设上述氢氧化钙与中和池内污水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污水中的其它成分均不与氢氧化钙反应),计算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