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间题的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 B.爱护水资源 |
①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②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③SO2排放——温室效应 | ①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②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 ③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
C.垃圾处理 | D.能源利用 |
①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环保 ②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③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 ①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②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③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
A.A B.B C.C D.D
下列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是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首先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厕所水龙头的上方适合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取碳酸钠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加入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4g二氧化碳气体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1%的氯化钠溶液。请计算: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作出如下猜想: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_____正确。
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2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
(2)试剂X是____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