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于发电 B.铜丝作导线 C.氮气作保...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于发电

B.铜丝作导线

C.氮气作保护气

D.小苏打用于发酵

 

B 【解析】 A、煤具有可燃性,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能用于发电,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B、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氮气可作保护气,氮气做保护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小苏打用于发酵是因为小苏打能够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查看答案

现有盛88.4g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的大烧杯,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H2SO4溶液,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3B点时,大烧杯中的溶液pH          7(填”>”“=”“<”)。

4C点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过程)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正确

 

(分析评价)

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探究)

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

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装药品,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气体;⑤连接仪器;⑥点燃酒精灯,加热;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

A ⑦②③①④⑤⑥

B ⑤③②⑥④①⑦

C ⑤③②⑥④⑦①

D ⑤②③⑥④①⑦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____________(填“m”“n”)端相连。

 

查看答案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