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不同种分子
B.2Fe3+与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C.表示的微粒都带有电荷
D.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稀释浓硫酸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粮食酿酒
C.食物腐败
D.矿石炼铁
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_____________ | 金属活动性:Cu______Ag(填“>”或“<”) | |
______________ |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金属活动性:Zn________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____。
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色。
(2)如图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 |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测得实验产生的废液pH<6.5(已知:酸、碱废液pH在6.5-85之间达到排放标准)。为准确测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200g废液,当加入1.48g熟石灰时,测得溶液pH=7。
(1)计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的这类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应该 (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