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登记身份信息 B.用体温计测体温 C.用洗手液洗手 D.用消毒剂消毒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5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2.2 | m | 4.4 | 4.4 |
试计算:
(1)m的值为 g;
(2)第 次为刚好完全反应;
(3)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央视新闻最近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
(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
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
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说明此样品为____(选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
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_______________ |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钯的活动性比铂____ |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废液处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请写出利用铁与氯化钯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以下实验设计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改进。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实验二: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
|
(1)实验一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方案与课本上实验方案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及小气球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30mL | 20mL | 9.8mL | ________ |
(2)实验二中,观察到试管中3、4号紫色石蕊试纸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方案与课本上实验方案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用装置A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若想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选填装置序号);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
(5)若用如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装置的______(填“a”或“b”,下同)口通入;若用如图装置检验CO2,可先在该装置中装半瓶澄清石灰水,然后将CO2从装置的_____口通入。
(6)他们将氧气的发生装置与装置F连接后进一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 ① | ② | ③ |
操作和现象 | 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通入氧气,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 | 停止通氧气,当水温上升至温度计显示50℃时,白磷仍未燃烧 | 迅速通入氧气,当温度计仍显示为50℃时,自磷在水里燃烧 |
根据实验______(填序号)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根据现象②③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_。
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