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I.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索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 NaHCO3NH4Cl,请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________

II.索尔维法的原理:NaC1+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Ⅲ.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IVNa2CO3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

1)装置B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  B 平衡气压  C 冷凝回流CO2

3)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

4)步骤3低温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

(延伸拓展)该小组继续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

 

用作发酵粉 NaHCO3+HCl=NaCl+H2O+CO2↑ B 使氨气充分反应 防止碳酸氢钠分解 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有气泡产生 【解析】 I 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 表达交流: (1)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长颈漏斗与外界空气相同,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气压。故选B; (3)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形成酸性环境,利于使氨气充分反应; (4)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了防止碳酸氢钠分解,所以步骤3中要“低温干燥”; 反思评价: 氨气能与酸反应,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与酸反应,故能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延伸拓展: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咸宁改编)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咸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硬水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拓展实验。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溶解的钙和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钙、镁的碳酸氢盐;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一般所说的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1:①分别取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A试管中产生气泡,有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②冷却后,在上述实验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_____(填“A”或“B”)试管中有较多泡沫,另一支试管中泡沫较少。实验结论: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组同学对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于是再次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知道了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 =CaHCO32

小组同学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生成碳酸氢钠?于是他们对此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

实验2: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猜想二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②取实验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得出结论:猜想一不成立。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老师说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小组同学认为可使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小组同学还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像(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

、请分析图三,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

、图三中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

2019秦皇岛海港区二模)小明周末和父母一同去游玩,发现景区的大理石碑文年久被腐蚀。他联想到了化学课上学习的酸雨知识。回到学校后,在老师指导下和同学一起对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进行探究(如图1所示)。

(说明)DISLab数字化实验系统能实时监测实验数据。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

(提出问题)酸雨腐蚀大理石,对森林、植物有破坏吗?

(实验步骤与现象)(1)连接装置,接通电源,测量烧杯中河水的pH

2)点燃燃烧匙中的硫粉,随即绿叶逐渐褪色,河水的pH呈减小趋势。集气瓶中硫燃烧时现象是_____

3)通过连接莲蓬喷头的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蒸馏水,模拟降雨,喷头的作用是_____。绿叶枯萎,河水的pH迅速减小到5.6以下。相对稳定后继续加水,pH略增大后相对稳定。此装置中气球用来_____

4)将注射器中的双氧水注入锥形瓶中制取氧气,河水的pH再次减小。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

5)待实验结束后,借助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交流)酸雨除上述危害外,还可导致土壤酸化。防止酸雨产生,保护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查看答案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化学小组的同学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检验其部分成分。请根据部分盐溶解性表和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NO3

Cl

SO42

CO32

K+

Ba2+

Ca2+

Ag+

 

实验一:分离提纯

取适量草木灰样品,研碎。

将研碎的草木灰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将滤液加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步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

步骤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实验二:验证成分

1)验证碳酸钾存在:取少量实验一所得的晶体置于烧瓶中,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则试管中装的药品是_____,证明晶体中含有碳酸钾的实验现象是_____。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验证硫酸钾存在:

甲同学取少量实验一所得的晶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他得出晶体中含有硫酸钾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乙同学继续向甲同学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_____,观察到_____,证明了晶体中硫酸钾的存在。

 

查看答案

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末,混合、研磨

_______

含有铵盐

方案二

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

 

(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

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

(实验步骤)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

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接通电源,用热电阻丝点燃残渣

(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浑浊,气球变大。

(实验结论)霾中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_____

活动三:查阅资料,霾中还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还有_____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

项目

雾霾频发的成因

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

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

能源结构不同

推广太阳能发电

人工降雨

烧散煤取暖

______

向空中或地面洒水

______

推广新能源汽车

私家车限号出行

 

(检出进度)小组同学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_____

 

查看答案

1ABCD表示相邻两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其中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