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是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铸造1元、5角和1角硬币的主要材料含有铁、镍(Ni)、铜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十分感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知识回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铁比铜活泼,铁可以从铜的盐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写一个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猜想一:Fe>Cu>Ni
猜想二:Ni>Fe>Cu
猜想三:_________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来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一)取三根用砂纸打磨过的三种金属丝,分别插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插有铁丝和镍丝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插有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铁丝和镍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丝不与稀盐酸反应,证明猜想______错误。只用稀盐酸无法比较出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设计二)把一根打磨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盛有NiCl2溶液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金属固体析出,结合(实验设计一),可知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与交流)在NiCl2溶液和CuCl2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则滤渣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019牡丹江改编)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历经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而铝的使用比铜和铁晚得多。
(提出猜想)使用金属的早晚可能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知识回顾)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归纳总结)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
(实验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小明在实验前对金属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 | 甲、乙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乙试管中的溶液_____,丙试管中无现象 |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 |
②取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 | 铝片的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
(反思评价)小刚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以优化,一次性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选用的药品是_____。
(表达交流)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直接排放会腐蚀管道并造成污染,需要倒入废液缸中处理。小组同学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除掉了他们实验后废液中的Cu2+和H+。
(拓展延伸)矿物资源有限,而且不能再生。请你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
(2019荆门改编)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气体与金属Mg的反应,设计了一套制取纯净、干燥CO2气体,并用过量CO2与热的金属Mg充分反应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利用下列装置和相关药品进行实验
(1)装置A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时应先打开A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后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Ⅱ.探究Mg与CO2反应的产物
可观察到D处的实验现象有黑白两种固体产生。查阅资料黑色固体为碳单质,白色固体是镁的化合物。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假设与猜想。
(4)猜想1 白色固体是MgO
猜想2 白色固体是MgCO3
猜想3 白色固体是_____
(5)验证与结论 取D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有黑色固体不溶物,白色固体消失,_____的现象,则猜想1成立。猜想2和猜想3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生成的黑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A为制取CO的装置,装置中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甲酸(化学式HCOOH)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2O+CO↑。
(2)先点燃装置A处的酒精灯,待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B处的酒精灯。
(3)实验时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B装置玻璃管内的固体变为黑色,冷却后用磁铁靠近固体,固体全部被吸引。
(交流讨论)实验中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B处酒精灯,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发生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Fe粉、FeO、Fe3O4都是黑色固体;
②Fe粉、Fe3O4都能被磁铁吸引,FeO不能被吸引;
③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提出问题)B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猜想2: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3O4;
猜想3: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1: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
实验2: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试管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并混有黑色颗粒,证明猜想____成立,写出生成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小兰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
(2)装置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019邢台一模)许多饼干类食品的配料中都用到了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作膨松剂,这是因为两种物质受热后都可以产生气态化合物。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后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食品级碳酸氢铵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使用食品级碳酸氢铵。②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食品变得松软。常用的膨松剂主要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
(作出猜想)依据碳酸氢铵的_____,小明认为其受热后产生的气体是:H2、N2、NH3、CO2和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红认为不可能有H2、N2和O2,理由是_____。通过讨论,大家确定如下猜想:
Ⅰ.NH3; Ⅱ.CO2; Ⅲ.NH3和CO2。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溶液X是_____(填试剂名称),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可能导致_____而使试管炸裂。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装置改正后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
(1)试管A内壁有水雾;
(2)导管口a处可以闻到_____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导管口b处X溶液变浑浊。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延伸)(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_____。
(2)碳酸氢铵还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结合实验提出正确保存或使用碳酸氢铵的建议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