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夏季用空调时,将设定温度尽量调低
B.看完电视,随手关机,并将插头拔下
C.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D.在交通、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___(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在图2装置中盛放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填“a” 或“b”) 端通入。
实验二:实验小组同学在做“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都不相同,并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稀盐酸的浓度
猜想二:石块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猜想三:石块颗粒大小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各试管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到足量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称量相同反应时间内各组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
(分析及结论)
①对比A组和B组实验:观察到A组产生气体使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小于B组,说明稀盐酸的浓度越高,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越____。
②对比B组和C组实验:观察到B组产生气体使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C组,说明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石块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无关。但有同学指出该组对比实验的结论不合理,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
③对比C组和D组实验:观察到C组产生气体使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____D组,说明石块颗粒越小,石块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快。
(反思提升)小明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3组实验,并通过数字化仪器测量实验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符合曲线B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①10 g块状大理石+1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②10 g块状大理石+1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
③10 g粉末状大理石+1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
(2019威海改编)探究辨真伪
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
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
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_____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有关。
(2)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
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进行实验:
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 (写溶质化学式)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 mL (写溶质化学式)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第一组对照实验_____,第二组对照实验_____。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_____。
(2019安徽改编)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解释原因: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B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C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D 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质量
(2019安徽改编)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____(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假设二:含有镁粉;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1 |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 沉淀未见减少 |
实验2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__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__。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8 | 12 | 16 | 20 | 24 |
溶液pH | 2.0 | 5.3 | 7.0 | 8.6 | 9.3 | 9.8 | 10.0 | 10.0 |
实验现象 | - |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度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_____。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是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