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写出步骤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白色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_________。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 (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排水法,理由是_____。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的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体积的氮气,该如何操作_____?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纳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 实验Ⅱ |
①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实验II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II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BaCl2、Ba(OH)2、Cu(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
(2)取白色沉淀A,滴加过量稀HCl,固体不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一定含有_____.
(3)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含有Ba(OH)2,________含有BaCl2.
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丙是_____(填化学式);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且丙是有毒气体,则乙转化成丙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且分别是单质、氧化物、盐中的一种,则乙、丙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乙是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甲是纯碱,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自从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到2020年3月已经蔓延到全世界,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
(2)分别指出过氧乙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0g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0.2%的洗手液中含过氧乙酸________g。
(4)在新冠肺炎期间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