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做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各小组形成“铜树”的速度不相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每次实验中所用铝条长度、粗细相同,伸入到硫酸铜溶液部分绕成的螺旋数相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相同。
实验1:
编号 | 温度/℃ |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铝条是否打磨 | 实验现象 |
① | 2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
② | 3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
③ | 4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快 |
实验2:
编号 | 温度/℃ |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铝条是否打磨 | 实验现象 |
④ | 20℃ | 16%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
⑤ | 20℃ | 16% | 未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1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填编号),可得到“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4)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用D装置干燥氧气,D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气体从____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装置C与装置B相比,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CO2通入E装置的小烧杯中,烧杯内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能说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水经过处理可直接饮用。其处理步骤可用图1表示: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若所用原水含有较多的Ca2+、Mg2+,则处理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需经过______处理后方能饮用。
(3)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酸雨是由____________、NO2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右图所示,其中__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4)夏天来了,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食盐水 B食醋 C肥皂水 D小苏打溶液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小明向反应后的废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废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废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AB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C.BC段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D.CD段没有新物质生成
废弃的生锈铁制品可以制成氯化铁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由部分锈蚀的铁制品制备氯化铁晶体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B.除油和碾碎的目的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杂质,并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C.溶液B中溶质为:FeCl3和HCl
D.操作I:过滤;操作Ⅲ:蒸发结晶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