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

某化学小组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甲同学用A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那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 乙 挥发出了HCl气体 F 气球膨胀 【解析】 (1)a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选择的组合便于控制反应: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石灰石置于带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可能的原因是挥发出了HCl气体;碳酸受热分解,但是氯化氢不分解,使溶液仍然呈酸性,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应将制取的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除掉,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F,用碳酸氢钠吸收氯化氢,原理是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装置G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现象为气球膨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I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物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F为气体,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I为两种白色沉淀,I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硝酸。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水。

2)人体摄入__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

6)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