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木柴燃烧 C...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木柴燃烧

C.玻璃破碎

D.水结成冰

 

B 【解析】 A、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钛(Ti)被称之为“未来金属”,与人骨相容性好,且制成的钛合金有形状记忆功能。一定条件下,钛可由四氯化钛( TiCl4)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化学方程式为:。现有760kg含杂质20%的四氯化钛(杂质不含钛元素),求理论上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为浅黄白色颗粒,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接着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写出区别水和过氧化氢的方法_____

3)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

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可能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1.猜想1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_____,观察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_____

 

[讨论交流]老师提醒同学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

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_______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__(填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   

(2)(实验反思)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金属是铁。图1所示是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2是炼铁高炉内发生的连串化学反应:


 

1)图1中如果没有石灰水,_____(填写“能”或“不能”)判断出一氧化碳已经和氧化铁反应,理由是_____

2)图2中第①步反应的产物是_____,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根据图1实验可知,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外,还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

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重要知识和技能,下列是某同学对气体制取装置的研究。请你跟他一同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

4)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欲用G装置除去水蒸气,应将气体从_____端进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