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蒸发

B

鉴别氧化铜粉末和碳粉

加入稀硫酸,加热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光泽

D

配制50g5%的盐水

25g10%的盐水中加入25g蒸馏水稀释

 

 

A.A B.B C.C D.D

 

C 【解析】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铜粉末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木炭粉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棉线和羊毛线的颜色、光泽可能相同,用观察颜色、光泽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25g10%的盐水中加入25g蒸馏水稀释,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4所示是它们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其中BE均为金属,且B为红色,E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②所得D的溶液为黄色

C.反应②中的稀硫酸可换成稀盐酸

D.反应③可验证BE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查看答案

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图3所示实验的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②比①中反应快,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C.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一定是酸溶液

D.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OH两种元素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C<A<B

B.欲除去A中含有的少量B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C.t1A的饱和溶液70 g,先升温至t2再加入20g A,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C=A

 

查看答案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下表是四种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化学式

NO

CO

?

N2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O2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2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查看答案

头孢氨苄(其化学式为C16H17N3O4S,相对分子质量为347)对抑制新冠病毒有较好的疗效。下列有关头孢氨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头孢氨苄属于有机化合物

B.头孢氨苄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16:3

C.一个头孢氨苄分子中含有41个原子

D.头孢氨苄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