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盐酸过量 |
无明显现象 |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4)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硫酸钠粉末 B氢氧化铜 C生锈的铁钉
(5)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可能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序号)
(6)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可将NaOH固体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上进行称量
B溶【解析】
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图甲装置中利用H2O2溶液和黑色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设计了以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的实验,过程如下。
(1)高温煅烧贝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固体E的成分存在____________种可能。为测定其成分,取少量固体E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E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3)为得到较纯净的烧碱,乙同学提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除去固体E中的杂质:将固体E溶解,加入适量_______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方案二:重新实验通过称量__________的质量,计算加入纯碱的质量。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开始时,B、D中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A、C中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分析回答问题。
(1)B中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A、C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实验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某物质R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52g。现有20℃时盛有150g水的烧杯甲,通过如图所示的操作,分别得到相应的溶液A—E。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属于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B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已知溶液C恰好饱和,步骤③中的m的值为_______。
(4)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填粒子符号)构成的。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