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一个反映十九世纪晚期美国人民生活的剧本里有这样四个场景,其中与当时时代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坐汽车上班 B. 乘飞机旅游 C.打电话聊天 D. 在电灯下看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2年,李鹏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说: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新旧矛盾交织,天下并不安宁。
材料二: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回答:
(1)材料一中“旧的格局”指什么?(2分)“新的格局”又指什么?(2分)
(2)哪些因素使“天下并不安宁”?(3分)
(3)“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分)分我们应当怎么做?(2分)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最直接的推动资本和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力量是 ( )
A.私人资本家 |
B.银行家 |
C.跨国公司 |
D.各国政府 |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这里的“一超”指的是 ( )
A.美国 |
B.欧盟 |
C.中国 |
D.俄罗斯 |
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是( )
A.维护人权和道义公正 B.支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独立
C.维护巴尔干半岛的和平 D.借机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