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如图...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如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旋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  (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2)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

(3)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2分)

 

(1)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极大地刺激了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1分)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面海而兴,背海而衰;主动走向海洋;高度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言之有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2分) 【解析】(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难度不大,属于课本知识。 (2)1890+5=1895是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接着是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最中国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考虑。 (3)看一下参考答案,了解一下即可。 (4)认识类的题目要由此彼里,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中国的奋斗(第6版)》(徐中约著)

 (1)为了“革新国家”,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1分)在这场运动中,他们高举哪两面大旗来“唤醒国家和人民”?(2分)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材料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1分)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

材料三  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连续创造几个“全国第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圳特区最早“出租土地”;最早“预售商品房”;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标投标”方案;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材料市场”,还有人们早已陌生或知之甚少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等。

(3)深圳创造“全国第一”靠的是什么精神?(1分)据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分)

 (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你认为当今我国社会最需要弘扬什么精神7(1分)

 

查看答案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查看答案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这里的“死亡证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查看答案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这种“转变”得益于

A.农奴制的废除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两个五年计划的推行

 

查看答案

“勾结—敌对—联合—冷战—对峙—牵制”适合用来概括近现代的

A.美日关系                      B.美俄(苏)关系

C.英美关系                      D.英法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