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清“顺治元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清“顺治元年,颁布《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请回答:(1)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什么意思?(3分)

(2)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这一历史现象最后到哪一朝代完成?(2分)这个朝代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什么措施?(3分)

(3)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采取什么政策?(3分)

(4)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如何评价清朝这一政策?(4分)

(6)从这两个朝代的两种做法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你有何启示?(4分)

 

(1)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地区。(3分) (2)南宋(2分)  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3分) (3)闭关锁国(3分) (4)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答出两点即可额,共4分) (5)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分)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6)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地区。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这一历史现象最后到南宋完成。这个朝代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从这两个朝代的两种做法造成的不同影响给我们的启示: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与科举制度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形成?(3分)

(2)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除唐太宗外还有哪些人物?(3分)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的科举制度又有什么变化?(3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相同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相同的目的是

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

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查看答案

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清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选用宋代众多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南宋货郎图

A.农业经济的发达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民族政权并立   D.海外贸易的兴盛

 

查看答案

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