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我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说,此次访问是为推进相互尊重、互利互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并表示中国领导人能够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使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品味习副主席的讲话,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请问:汉朝对外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是什么?(2分)列举一位唐朝时期为中外友好往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2分)
(2)明朝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开辟新航路相比,目的有何不同?(2分)明朝中后期,我国外交出现外国势力侵入的新形势,试举一例说明。(2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这一特征?(2分)
(4)请列举一个20世纪40年代中美合作的事例。(2分)依据材料回答,建立良好中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英国、美国的探索:“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苏联(苏俄)的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26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材料三:新中国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如图,改革开放前后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南京条约》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2分)罗斯福创新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哪一政策基本体现了列宁的主张?(2分)斯大林主张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1分)从当前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一体制有何弊端?(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1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
(4)综上所述,你对“大国崛起得益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有何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历史上的儒家,有一个长期延续与演变的过程。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确立其基本内涵与思想倾向之后,儒家便一直处于自我丰富、自我完善之中。……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标志,儒家学说遂取得正统地位……宋明时期,有尊孔孟兼取佛道两说以完善儒家理论体系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上述情况表明,儒学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的理论。
——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政治构想,即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列宁选集》第2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接受了哪位思想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家周敦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构想的理想社会是指什么社会?(2分)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100年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曾建立了哪一政权?(2分)
(3)材料三中列宁称赞的是哪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巨著?(2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重要理论成果?(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创新的认识。(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给奕的信
材料二: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陆海军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而最主要的是财政困难。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请举一个洋务派“觅制器之器”的例子?(2分)在“求富”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了哪一著名民用企业?(2分)
(2)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处于怎样的地位?(2分)
湘西凤凰,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文学家沈从文、画家齐白石均出生于此。
1912年德国、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