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5.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1.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也可答吃大锅饭的弊端) 2.1978年,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 3.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并获得了丰收,改善了生活。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热烈拥护这个制度。 5.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符合此意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一,分析问题,组织答案应该分为两层,一是反映的状况,二是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材料反映出农民拖拖拉拉不愿到田地里进行劳动的现实,第二小问要联系课本内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导向问题,也就是公社体制的弊端。 考点: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

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1.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2.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消灭失业

 

查看答案

历史小论坛:学完第六课,明明对奇奇说:“考考你?”奇奇说:“这次轮到我考你了吧!请听题: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那请说明理由”。明明头头是道地说了起来。你觉得明明应怎样说才算有道理呢?

 

查看答案

材料一: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15日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

材料二: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愈30万人。

材料三: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的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一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运动中的举措?

2. 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是为什么?中途召回又是因为什么?以此你有什么感受?

3.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4.说说你读完材料一、二、三后的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