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师夷长技”,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2分)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什么实践活动?(2分)

(2)材料二体现了谁的思想主张?(1分)他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什么重大功绩?(2分)

(3)阅读材料三,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请概述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2分)

 

(1)派别:洋务派。实践活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 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具体企业亦可给分) (2)孙中山。功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部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是我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他们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了指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早在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章。研制出这一品牌的总工程师是

A.范旭东           B.侯德榜           C.茅以昇           D.詹天佑

 

查看答案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查看答案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18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85周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又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这次会议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九年级某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进程”这一学习主题,分四组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

(1)第一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这一时期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分)

(2)第二组: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走了哪些弯路?从中得出哪些启示?(5分)

(3)第三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是指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4)第四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二、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2年间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6分)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简述这一条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6分)

(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意义?(5分)

 

查看答案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想象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情景。

(1)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介绍两个事件的背景、意义。

(2)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