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摘自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2  (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摘自《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应用地理、历史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

B.为了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C.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D.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平原

D.东西伯利亚平原

③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   )平原中部和南部。东欧平原的(    )河流域和(    )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

④材料1和材料2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⑤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⑥从材料1到材料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D  ②A ③东欧  伏尔加  顿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 ⑤材料1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2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维埃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1)问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一子目新时代的曙光中的内容:“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可知,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D。第(2)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东欧平原,故选A。第(3)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第(4)问依据材料1中“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因此材料1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据材料2中“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此材料2是新政策。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第(5)问依据教材中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第(6)问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考点:苏维埃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

材料2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3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4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全集》

回答:①材料1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②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③材料3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④材料4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19世纪后期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成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持续时间

涉及国家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美元)

4年

30多个

3000多万

3400多亿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②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标、酝酿的过程,分析一战的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