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1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3,4分)

(2)材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结束是在何时?(1+1,2分)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1)从西汉到宋代,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2)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和平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内容,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户户数逐渐增加,而北方逐渐减少。说明北方人的南迁;北方人口南迁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2)材料二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4) 本小题主观性较强,可以从经济坏境、经济政策、科技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去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经济重新的南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2: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语能比。---《马可·波罗行纪》

(1)材料1中的“至元八年”是指       年,“弱宋”是指      。“遂一天下”是灭了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1+1+1,3分)

(2)元朝疆域辽阔,忽必烈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地方和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何时?当时的“琉球”是指今天的哪里?(1+2+1+1,5分)

(3)材料2中的“此城”是指      即今天的北京,马可·波罗是哪国人?《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有何影响?(1+1+1,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3:“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

(1)根据材料1图片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每空1分,共6分)

A.北宋(年---1127年),由赵匡胤(宋太祖)建立,以为东京作都城;

B.辽朝(916年---1125年),由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被朝所灭;

C.西夏(1038年---1227年),由族的杰出首领元昊建立,都城兴庆;

D.金朝(1115年---1234年),由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都城会宁。

(2)材料2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的是谁?(2分)

(3)材料3中的金军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岳飞抗金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1+1,2分)

(4)岳飞班师后,宋金议和后      局面形成,双方以哪条线作为分界线?(1+1,2分)

(5)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辽、宋、金、西夏时期的政治特点。(1分)

 

查看答案

《窦娥冤》的作者是(    )

A.苏轼                                 B.李白

C.关汉卿                               D.辛弃疾

 

查看答案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

A.陆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轼

 

查看答案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B.司马迁---《资治通鉴》

C.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           D.苏轼---《窦娥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