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内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4分)
材料二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3分)
(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6分)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这表明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 B.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
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D.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珍珠港事件 C.攻克柏林 D.诺曼底登陆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一改姓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1)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主要有哪些?(2分)
(2)“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2分)
⑶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3分)
⑷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材料二:交通要道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上篇“灿烂文明”之“丝路”
请回答:
⑴ 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2分)
⑵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什么时间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官职(或机构)名称叫什么?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4分)
⑶材料二中“要道”指的是什么?说出一位开辟、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3分)
⑷今天要使这条“要道”重显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