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

(1)这些材料是近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2)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1)戊戌变法。文化方面。(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暂的“百日维新”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第三子目短暂的“百日维新”中的内容:“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可知,材料是戊戌变法中文化方面的内容。第(2)问结合教材内容,尽管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考点:短暂的“百日维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要,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兴,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些派别的言论?

(2)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论及的“变”有何差异?

(3)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言的“变”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光绪帝的变法措施遭到以_____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_____的反对。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政诏令。___________、__________逃往海外,__________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

 

查看答案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历_______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