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针对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思想,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⑴民本思想。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并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⑵为君主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否则会导致国危君亡。 ⑶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统治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从材料一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应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解读材料二得出唐太宗认为作为君主不能好大喜功,不能加重老百姓负担,否则会造成国危君亡的下场。 (3)针对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唐太宗采取了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意节俭,合并州县的措施。 考点: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有个读书人,在监安一家旅店题诗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中国历史》第二册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看出辽、宋、金之间关系怎样?

(2)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为什么送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还甘心低头称臣呢?

(3)根据上述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查看答案

列举唐太宗时三个名臣。(6分)

 

查看答案

列举被唐政府正式册封的三个少数民族。(6分)

 

查看答案

列举唐时三个著名的诗人。(6分)

 

查看答案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