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央电视台第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这是央视强力打造的...

中央电视台第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这是央视强力打造的一部文化类专题片,拍摄时间长达一年,撷取中国最有科举辉煌历史的安徽休宁、四川阆中、上海嘉定、江苏南京四地作为主拍摄地,全方位展示地方人文与历史,凸显教育对民生的提升与改良。《千年科举探幽》带人们进入历史的时空,回眸千年科举历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利弊。请你结合此题片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结合史实说一说科举制的利与弊。(4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对我国现代教育有哪些有益的借鉴?(4分)

 

(1)利(3分):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收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弊(4分): 其内容和形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2)借鉴(4分) 值得借鉴其公平、公正的竞争体制,当然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利与弊是:利: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收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弊:其内容和形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2)根据对科举制的理解,它给我们的借鉴是,利用考试选拨官吏有其公平公正的一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考点: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2分)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三个国家分别是: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

史实:(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3点)(3分)

 

查看答案

读《清明上河图》,回答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概括两宋时期人们的衣(3分)食(3分)住(3分)行(3分)情况。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材料二 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想自送于郊外。

——以上均选自《旧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弄赞”是谁?(1分)“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今天哪一城市的什么建筑?

(2分)

(2)材料二中的“朕”是哪个朝代的皇帝?(1分)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共同的积极意义?(2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吐蕃和唐朝关系日益密切的表现。(2分)

 

查看答案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瓦子 ③互市 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