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序号 |
事件 |
时间 |
作用 |
① |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 |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
② |
卢沟桥抗战 |
1937年7月 |
该事件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③ |
台儿庄战役 |
1938年春天 |
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
④ |
百团大战 |
1940年8月开始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
A.① B.② C.③ D.④
“打破铁饭碗”,是对改革开放中某项制度的形象比喻。那就是
A.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住房制度改革 D.就业制度改革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问题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2分)
问题二: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3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对外政策与思想状况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2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海上力量?(2分)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问题一: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问他在国家独立与民主制度方面作出了什么贡献?(4分)
问题二:在时间上看,乾隆皇帝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俩代表的却是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对中美两国造成了什么不同的影响?(4分)
问题三:华盛顿在世时,中国处在什么朝代?这一朝代对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何重要历史贡献?(3分)
2013年4月8日,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她的去世使人们再次回顾起大英帝国的往昔。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择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三 “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所占比重(%)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0 |
13 |
23 |
1900年 |
20 |
7 |
17 |
30 |
1913年 |
14 |
6 |
16 |
36 |
材料五:2013年3月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就任宣言”时, 9次提及“中国梦”。号召全国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根据新华网报道摘编
请回答:
问题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是谁?举出他的任意一部代表作品。(2分)
问题二:材料一中所说的“(英国)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该文件出自什么时候的什么文献?有何重要意义?(4分)
问题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在英国大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的发明创造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个,2分)从材料三可看出当时英国处在怎样的经济地位?(1分)
问题五:分析材料四,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六:概括以上材料,近代英国的盛衰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