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三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片所获取的信息,分别为这三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1)主题命名(6分)
(2)人物追踪 国家识记(8分)
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①六次东渡 、②七次下西洋 、③明代抗倭图 、④收复台湾 、⑤雅克萨之战 。
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外来侵略的历史?
(3)分析总结(2分)
第三组图片中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这一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2分)
(4)感悟提升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 数千年代代相传, 绵延不绝 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发展好民族关系,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走向强盛的关键。请你参加正在进行“古代民族关系”探究活动。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举出两点即可)(2分)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蒙古等族人们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较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2)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2分)在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位杰出人物,他们是谁?各自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6分)
材料四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材料四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2分)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和新疆的事务?(4分)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2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5分)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5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分)
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 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如果外国友人要想参观明朝时期的北京遗址,他选择参观的地方是明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你应当带他游览
A.紫禁城 B.皇城 C.大城 D.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