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

阅读材料: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回答:

(1)当时的宋朝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

(2)“辽”的前称是什么?定都在哪?

(3)宋辽议和盟约名称叫什么?宋辽议和有何影响?

 

(1)宋太祖赵匡胤;东京(2分) (2)契丹;上京;(2分) (3)澶渊之盟;(2分)宋辽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的建立和宋代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960年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奉命带兵北上,到了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遂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都城,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定都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根据所学知识,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都城是上京。 (3)根据所学知识,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屈辱的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100多年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 考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

(1)材料一表明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中的“夷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和同为一家”是指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3)“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唐朝诗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诗中“此河”是指哪一条河?它是谁下令开凿的?

(2)这条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

(3)该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哪位?他开科举制先河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元朝时期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棉纺织业       D、印刷术

 

查看答案

苏轼的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突出体现的风格是:

A、豪迈奔放   B、清新淡雅     C、直白如画       D、委婉真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