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材料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亿元用了8年的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的时间,此后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其中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严俊昌.严宏昌等18户农民是最初响应这次变革的。

材料四: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小平同志从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改革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

问题一:读材料一,图中A.B.C.E是我国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它们分别是什么?(4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明了什么?(1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变革”是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重大的改革?(1分)这项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可知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多少周年?(1分)材料四中,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的“发展”是指什么?(1分)

问题五: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句话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2分)

 

问题一:A:厦门(1分), B: 汕头,(1分)C: 深圳,(1分) E:  珠海。 (1分)              问题二: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1分) 问题三:农村推行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意义:①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③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3分)                                                       问题四:周年:20周年;(1分)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分)                                      问题五:指导意义:①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②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继续深化改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问题一结合1980年我国在广东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的经济特区内容,再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填写。问题二从材料二的数字变化中看到的是增长,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问题三考查了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问题四中提到的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1992年,他提到的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五提到的这句话就是指导人们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1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2分)“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1分)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1分)

问题四: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本大题共15分)

材料一: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图中ACD分别代表三个国家。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咨文:“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帮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材料三:2010年10月26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抗,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指出图中的A是杜鲁门所指的哪一类型的国家?(1分)图中C和D两国濒临B洋和E海,请指出B洋和E海的名称?(2分)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杜鲁门国情咨文的发表,表明当时美国对外实行什么政策?(1分)试举出一个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例。(1分)

问题三:苏联为了与美国抗衡与争霸所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什么?(1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 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出现怎样的新格局?(1分)这种格局结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1分)

问题四:材料三中那场战争开始于哪一年?(1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的目的是什么?(1分)这场战争说明美国除发动“冷战”外还进行什么战争?(1分)

问题五: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战后50多年来从总体上说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其深刻原因是什么?(1分)从中美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段斗争形势

②毛泽东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

③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④优秀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1999年12月30日,我国已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的平稳回归(      )

①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终结      

②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③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使我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得到了维护        

⑤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放眼世界,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           

B.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C.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D.亚太地区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