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 南京 B.上海 C.北京 D.武昌
同学们,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回首过去,19世纪以来,中国在集聚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某班同学以近代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调查研究】——请你完成运动的名称。(4分)
(1)在经济领域开展的重大运动的名称: ;
(2)在政治领域开展的重大运动名称: 和 ;
(3)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重大运动名称: ;
【对号入座】——请你将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A福州船政局 B同盟会 C张之洞 D谭嗣同 E《新青年》 F胡适
(1)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
(2)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
(3)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
(4)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
【感悟反思】
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写部分的内容。(2分)
“师夷长技”→“A ” →“三民主义” →“B ”。
(2)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4分)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
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2分)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2分)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吗?(2分)
(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个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分)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2分)这次事件暴露出西方列强的什么本质?(2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1分)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1分)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2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分)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改正: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林则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