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