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中提到的“商君”,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历史上称他叫什么名字?(1分)

据材料一,他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就是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统一了度量衡;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其它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课本所学有关历史知识,归纳他在秦国采取的五项主要变法内容。(10分)

请你写出“商君”的变法对秦国历史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1分)

 

(1)“商君”叫商鞅。(1分)(答公孙鞅、卫鞅同样给1分) (2)①改革土地制度。(2分)(答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私人土地所有权同样给2分) ②重农抑商。(2分)(答奖励耕织;生产粮帛多的人,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罚做奴隶等,同样给2分) ③奖励军功。(2分)(答按军功授爵;立功者赐给田宅;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的,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等,同样给2分)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2分)(答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同样给2分) ⑤严明法令。(2分)(答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同样给2分) (3)①通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③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答出其中任何1点即给1分。如答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削弱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等,也1点给1分。答多不加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做材料题时,不仅读透材料,还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答题。材料一、二中的“商君”“孝公”“秦”,以及第一问中的“‘商君’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都是做本题的关键,结合这些我们再联系课本,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这段材料指的是战国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商君”当然就是指的商鞅了(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本题需要通过材料和课本知识来回答问题。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决裂阡陌”)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课本的这四条在材料中都有体现,此问要求回答五项,那么我们再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把农业作为国家之根本,而把工商业看作是末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平时应该加强重视。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可以通过商鞅变法的内容前后联系来记忆,做到融会贯通,破除学习历史中使用机械性记忆。比如:①“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人们争先为免除徭役而努力,这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军人们争相为取得战功而奋力杀敌,这就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③“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使得很多原来的奴隶主把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成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当然,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隧道,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历史史实。

(1)你来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当时正是西汉前期,你听说被称为_____族的北方少数民族威胁汉朝。汉武帝下诏后,公元前138年,____奉命率队第一次从________出发,出使西域,目的是借用西域________人的力量进行夹击,解除威胁。你跟随出使西域的团队出发后,历尽艰辛,来到了西域。以后又于________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受到了西域各国的接待。

(2)汉朝的使者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条新开辟的商路上,汉朝从内地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是精美的________,所以这条重要的商路叫“丝绸之路”。 在汉朝的都城,你还听说当时已经有以成都为起点的“______丝绸之路”和“_______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也已初步形成。

(3)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政府派你参与接待了来使。作为东汉政府大臣的你,亲眼看到了东汉皇帝______赠给来使“____”金印一枚。这枚金印作为无价之宝,现在日本的博物馆里妥善保存,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4)公元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_______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没有到达大秦,但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_______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该事实说明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查看答案

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史  实  材  料

历   史  推    论

正 确 与 否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5)《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答:“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他的建议没有被汉武帝采纳。

 

(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查看答案

“中国徐州,南秀北雄”,从图徐州云龙湖的美景可略见一斑。徐州古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美誉。她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时属于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大问题?

A.独尊儒术                  B.兴办太学 

C.下推恩之令                D.废除了丞相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史上,狭义的西域指的是

A.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B.今西藏地区     

C.今河西走廊一带地区                               D.今甘肃地区

 

查看答案

我国的新疆地区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