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2分)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2分)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2分)“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1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

(3)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3分)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3分)

 

(1)西安事变(2分)日本(1分)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4)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3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1936年12月24日”等信息可以得出“陕变”是指的是西安事变,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强邻压境”是指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第(3)问,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为了逼让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中共共产党为了全民族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4)问,主要考查西安事变解决的影响,联系已学史实可知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4分)

(2)这次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出两个?(4分)这次事件在前后期分别提出什么口号?(4分)

(3)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4分)

 

查看答案

请列举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三股军阀。(6分)

 

查看答案

请列举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6分)

 

查看答案

我们今天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

③中国抗战胜利    ④ 国共第二次内战

A. ① ②③         B. ②④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