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1分)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

材料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4)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5)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1)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分) (2)罗斯福;(1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1分) (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5)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等。(2分)(答出其中两项,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中“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这一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顺应国内外实际情况的变化,列宁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将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创新。 (2)分析材料可知,背景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正在于苏联建设的成就。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工业强国;而与此同时1929年到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西方国家借鉴苏联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 (4)材料中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作了明确的论述,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可知,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从材料中俄国、美国、中国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5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3分)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分别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2分)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2分)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3分)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联系?(4分)

(5) 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1分)

 

查看答案

阿巴斯曾打着“走阿拉法特的路”的竞选口号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你认为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阿拉法特的名言是

A.“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力。”

B.“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C.“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D.“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查看答案

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接近的是

A.爆发原因    B. 战争性质   

C. 战场范围    D. 参战国家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7日(北京时间),黑人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下列事件中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黑奴贸易          ③《法典》的颁布  

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⑤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