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13分)材料分析: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方面,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该局成立初时只有旧船三艘。1876年有轮船11艘,1877年又以222万两银子买进美商旗昌洋行的轮船16艘,及其码头、仓库等财产,招商局初具规模。英国的怡和轮船公司和太古轮船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三次签订“齐价合同”。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洋务派的什么目的?(3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有何积极作用?(3分)
(3)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1分)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1分)
(5)根据材料四,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1分)
(6)结合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材料三: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关注情况下,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回答:(1)请为材料一中这幅图拟一合适的图名。(1分)指出图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1分)这幅图所反映的历史活动对世界各地的关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分)
(2)材料二指出全球化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请你联系课本和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在哪些?(3分)
(3)有人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同意吗?说说理由。(5分)
(4)据材料三,说明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2分)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
(9分)阅读下列材料: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驻塞尔维亚和黑山使馆7日在位于塞黑行政中心贝尔格莱德的原废墟前为×年前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举行哀悼活动。
请回答:
⑴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牺牲于哪年哪场战争?(2分)
⑵概括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的国际背景。(4分)
⑶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与报道相关的那场战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1937年,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名画《格尔尼卡》,是为了
A.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B.揭露和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C.揭露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列资料得出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明者的身份 | 进入时代 | 首先开始的国家 |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技术工人 | 蒸汽时代 | 英国 | 蒸汽机—80多年 |
第二次技术革命 | 科学家 | 电气时代 | 美国、德国 | 电动机—60多年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科学家 | 网络信息时代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原子能—6年 |
A.三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网络信息时代
C.三次技术革命中首先开始的国家由一国到多国
D.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