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知识分子思想活跃 B.各学派重视学术交流
C.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D.各国诸侯重视知识分子
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得住脚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依次经历了
①洋务运动初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②第一所国家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 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他历时15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书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A.张骞 B.甘英 C.鉴真 D.玄奘
“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通过读书考试平步青云,入朝做官。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A.晋 B.齐 C.楚 D.秦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在1937年抗战前夕共同谱写的一篇祭文。其祭奠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