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9分)

时期

       

              

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⑴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⑷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

1分)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⑵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1分)

 

 

元明

清时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⑶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1分)

 

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 (1分)

 

清朝时,中央政府常驻西藏的代表叫什么名称?(1分)

 

 

 

(1)秦始皇; 焚书坑儒 (2分)汉武大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2分) (2)大运河(1分) (3)回族、 戚继光 驻藏大臣 (各1分 共计3)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分) (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这一问主要考查察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关键词是思想上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思想控制,采用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答案没有任何异议。 (2)此题主要考查大运河的作用。隋炀帝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通过关键词隋炀帝,伟大工程,促进南北交流可以判断,本题答案是大运河。 (3)此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过程。关键词元朝时期,新的民族,很容易判断出答案是回族。第二问主要考查戚继光的抗倭成就。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他和俞大猷等合作,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故答案是戚继光。此题第三问清朝设驻藏大臣。关键词清朝,驻西藏代表,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雍正皇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地区,故答案是驻藏大臣。 (4)本题非常有难度,属于高能力要求的题目。这种题目实际上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中国历史总趋势怎么找答案呢?题目中已经给你了提示,那就是“通过问题探究”,大家不妨回过头来看我们已经完成的前3问以及表格中给出的概述信息,概述中提到共同的字眼就是“统一”。而前3问这些人物和成果也均是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故答案是国家统一。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冀人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冀人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大运河;冀人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建立·回族;冀人版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冀人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驻藏大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查看答案

2012年5月30日,希腊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民众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将“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的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查看答案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解决人民的就业,他采取的措施是

A.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B.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推行以工代赈

D.贬值美元,刺激出口

 

查看答案

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