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褥(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

(2) 材料三《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3) 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1分)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

 

(1)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青瓷、灌钢法、织锦业等等 (4)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西地区。到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开发前的经济状况。三国以前,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当时的南方地区沼泽遍地,榛莽从生,开发的艰难程度也超过北方黄河流域。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这个时期的江南,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生活有保障,但不富裕。所以本题答案可概括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2)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及原因。东汉末开始,由于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还来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农业发展快,逐渐超过北方。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产于江南的水稻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向淮河和黄河流域推广,还从越南引入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手工业方面的表现是: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一带和四川丝织业生产发达;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浙江出土一条南宋时棉毯,细密厚软,工艺水平相当高。制瓷业:定窑、钧窑、歌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这一时期,我国的造船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规模宏大,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商业也非常繁荣,海外贸易发达,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本题答案可概括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本题主要考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技术的进步,集中表现为水利的大量兴修,犁耕的推广和改进以及耕作技术的改进等。手工业方面的造船、造纸、制瓷以及丝织等业都比较发达。商业繁盛,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所以,本题答案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概括,参考答案:水利兴修、犁耕推广、粪肥精耕;青瓷、灌钢法、织锦业;商业繁荣等等 (4)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由于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等原因,我国的封建经济重心,到两宋已基本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所以,《宋史》才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本题答案可概括为: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西地区。到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的屈辱来自海上,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离不开海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昔日的辉煌】

材料一:“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1) “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些地方?(1分)

【曾经的苦难】

材料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古代航海家

(2) 请举一例明朝中后期“危险亦来自海上”的事例。(1分)

(3) 近代列强的侵略主要来自海上,哪一事件激起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的呼声?(1分)

【复兴的梦想】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历史事件名称。(2分)

材料四:1945年9月3日。这个明亮、清新的秋日,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年轮中。以这个胜利之日为标志,中华民族摆脱向下沉沦的衰败轨迹,开始走向振兴。

(5) 据此回答,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9分)

【统一篇】

材料一:图1、图2所示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国家统一。

满分5 manfen5.com

(1) 源于分封制带来的弊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最先称霸的是哪个诸侯?结合图一,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建立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

(2) 秦朝以后,第二个实现大规模统一的是哪个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它开创了什么行政制度?(2分)

(3) 图二反映了元朝建立了怎样的行政制度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1分)

【团结篇】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4)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

(5)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顺应了怎样的历史潮流?(2分)

(6)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1分)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公布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 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查看答案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