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9分)美丽的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更加美丽,却也带来了严重的...

(9分)美丽的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更加美丽,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材料三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对建设美丽星球是一把双刃剑。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谁率领的船队第一次用行动证明了地圆学说?人类能够从太空中拍摄这美丽地球的全景照片主要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煤的无节制开采和大量使用的给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2分)

(3)哪一科学理论的创立为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三和四,以其中一幅图为例说明“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对建设美丽地球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3分)

(4)材料四中,提出推动治理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是什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主题,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的“美丽”和健康做贡献。(1分)

 

(1)麦哲伦;(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2)①瓦特蒸汽机;(1分)资源的滥采滥伐和环境污染等(1分) (3)相对论;(1分)正反两面的说明各1分,如: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进程(1分),但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以及核污染(1分); (或)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造成核污染(1分),但该核电站曾经提供了大量电力(1分)。 (4)因素:全球化;(1分) (5)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低碳生活;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做环保小卫士,拒绝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具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 1519-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人类能够从太空中拍摄地球的全景照片,得益于载人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完成之后的情景。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广泛应用于工厂和交通运输业。工业革命改变了能源结构,煤成为重要的能源,煤的无节制开采和大量使用,也造成了资源的滥采滥伐和环境污染等。 第(3)问,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图3是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进程,但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以及核污染;图4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造成核污染,但该核电站也曾经提供了大量电力。 第(4)问,“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说明推动治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是全球化。全球化一方面发展了全球的经济,为环境问题解决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全球化使合国经济联系加强,一国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应对。 第(5)问,上述材料表明了科技的双重作用,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破坏了环境。回答本小题,要注意从“自身”的角度,以一个中学生的视角来回答,答案要具体细化。如提倡低碳生活,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拒绝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具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叶,中国在备受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历史信息(每空1分,共4分)

 

各领域的探索运动

名称

经济探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

 

 

政治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思想探索

(2)小红同学通过对上面表格的分析与探究,绘制了四次运动指导思想演变示意图,请你帮她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2分)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认为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查看答案

(9分)2011年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明朝将领戚继光说: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郑成功写给荷军驻台湾总督的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   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清朝时,材料一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与哪一对外政策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戚继光为实现“海波平”的愿望,带领沿海军民进行了怎样的军事斗争?材料三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哪一年?材料二和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相似的问题?(3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在哪一次运动中实现了海上力量的短暂“复兴”?这一复兴运动的破产与后来发生的哪一次战争有关?(2分)

(4) 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原因。(2分)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D.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满分5 manfen5.com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各与会国缔结了《九国公约》,其第一条第四款规定:“(除中国外的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条款主要针对

A.沙俄对中国的虎视眈眈             B.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图谋

C.英国对中国的领土野心               D.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