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材料二: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反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65周年庆典。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从血火博杀的欧洲战场,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绞肉机”指哪次战役?(1分)

2)依据材料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为了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了什么宣言?(1分)导致战争从血火搏杀的欧洲战场扩大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性战役。(1分)

3)依据材料二写出在亚洲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及其指挥者。(2分)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1)萨拉热窝事件;(1分)凡尔登战役。(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珍珠港事件;(1分)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 (3)百团大战;(1分)彭德怀。(1分) (4)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指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枪杀的事件。该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当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虽然此次刺杀行为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后果是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灾难。 “绞肉机”指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1942年1月,由美国倡议,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声明保证各国将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作战,不单独对敌媾和。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舰队在秘密航行12昼夜后,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以微小的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使其水面作战能力几乎瘫痪。次日,美英对日宣战。随后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3年2月,苏联军队取得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转折性战役。 (3)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达到了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目的。 (4)世界大战的给我们的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6分)

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1分)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材料二: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是什么?(1分)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改革与创新的强国之路】(6分)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第二册》

(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为开端?(1分)中国开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

(3)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日本侵华的铁证历史】(5分)

中国将以立法形式正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1分)“《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1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1分)

 

查看答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到唐朝的“和同为一家”,再到清朝的“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尽显统治者的雄才伟略。到了近代,为了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华民族奋勇抗击外来侵略者,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如今,我国各族人民幸福的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王扫六合 ”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名称是什么?(2分)

(2)历史上哪位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朝进入大一统的局面?(1分)

3)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景象称作什么?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分)

4 )清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 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为加强新疆地区的稳定,乾隆皇帝平定了哪次叛乱?(2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欧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