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各国经常根据本国国情需要以及世界形势变化而相应地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各国经常根据本国国情需要以及世界形势变化而相应地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蕞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材料二: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第33卷

材料四:“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由此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推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美国的经济有何影响?

(3)面对材料三中的“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模式?这一探索和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共同特点?

(4)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这些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任答一方面即可)习近平4月28日考察新疆时说:“办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说到做到,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对于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的民生建设的举措,谈谈你的看法。

 

(1)“闭关锁国”政策。(2分)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祖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国际潮流。(2分) (2)罗斯福新政。(1分)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分) (3)进行新经济政策。(2分)共同特点: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2分) (4)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本国面临经济困难、政局不稳情况下改革; ②前提相同,都是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③影响相同,都使本国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答1点,2分)启示: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党和政府要保障民生。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开广州十三行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从而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祖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国际潮流。 (2)本小题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面对美国经济危机的混乱局面,美国第37届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使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对各大银行开业进行补助及贷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 (2)调节工业生产, 监督生产,调整商业金融。规定工业产量、市场分配价格,以此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现象。(3)限制农业生产, 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销毁"过剩"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克服农业生产危机。(4)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调节劳资纠纷。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失业津贴和老年人年金,拨出大批款项兴办公共工程,为大量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新政”使美国比较顺利地渡过了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保存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避免出现法西斯政权;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美国无产阶级;“新政”用国家干预来调整经济生活,消除经济萧条和危机,大力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本小题考查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帝国主义采取各种措施,企图扼杀新生的政权。为此,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在实行了。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存在;变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二者的共同点是将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4)三国的改革有不少的相同点,比如在改革的原因上都是在本国经济发展出现危机和困难、政局出现不安时,进行的改革;改革都是在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中苏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上,美国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条件下改革的;改革都非常成功,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政治局势变得稳定,使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一点。老百姓的过的好不好,涉及到任何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关键问题。民生没搞好,没了民心、没了群众基础,谈何有稳固的政治和安定的社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合为朝觐会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地方制度?并分析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在元朝、明朝地方制度有何创新?

(3)材料三中的“复合共和国”是指的美国建立的什么地方制度?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怎样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开发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新领域。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的交通工具。并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主要标志。

(2)材料二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特点?请列举一位湖南籍科学家及其在这次科技革命中所作的伟大贡献。

 

查看答案

判断题(共5题,10分)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通婚,密切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

2.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邓小平等人领导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作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北各省的基础。

3.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4.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正式颁布《法典》,《法典》确定了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5.湖南作为古代书法艺术兴盛地区之一,其中有欧阳询、怀素等著名湘籍书法家。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湖南教育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有岳麓书院

B.黄兴、蔡锷等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

C.创立于1943年的明德中学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私立学校

D.五四运动前后,湖南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教育家,如杨昌济、欧阳予倩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