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李商隐寄居何处写下的著名诗句 ( )
A.杭州 B.渝州 C.夔州 D.扬州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马航MH370客机(吉隆坡至北京航班、波音777-200型)2014年3月8日失联。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确认客机“终结”于南印度洋。3月17日开始,失联客机最后与卫星失去联系的两个可能区域内的国家及其他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国家共26国参与搜救。搜救的范围由中国南海区域转到北印
度洋区域,最后转到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部海域。这个范围正巧是古代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时所经过的地方。用于搜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在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通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及其“开辟新航路”分别指什么人和事件?(2分)
(2)适用于海上搜救的又属于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可能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种)(2分)
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用什么动力机? (2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近代化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1分)
(2)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分)
(4)从我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到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而当康熙因《南山集》案震怒之下一道圣旨将作者戴名世凌迟处死,血洗牵连三百多人时,英国国会早已通过“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规定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从而一举消灭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25页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 “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名称和民主政治的名称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什么?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的英、法、美、俄、日分别通过什么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整个世界的要求”?(3分)
(3)“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所宣传的共同思想观点是什么? (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2分)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1分)
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图,请将下列英文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第二战场开辟的的地点:诺曼底
B.第二次世界大战折点: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