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
近代自美国的佩里利用武力敲开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得以重新认识世界,对西方文明的拜服,促使其决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上全面学习西方。……
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材料二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
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参加讨论人数达1.5亿(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材料三 2014年又逢甲午:由富到强的节点
2014年又逢甲午年。因为特殊的年份和敏感的钓鱼岛争端,日本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已经注定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也不会再局限于“战胜日本”。然而,随着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扩军修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日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甲午年,怎样规划好今后60年的建设蓝图,需要我们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对日斗争方针和国际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均摘自孟祥青《三个甲午年 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是指什么改革?举例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的地位和意义。(2分)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长城早在1987年就成为中国申报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则仍然在为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造成这种状况,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因为作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不断被升级改造,发挥着现实的航运、输水、灌溉等功能,历史与现实的共存,让人们暂时忽略了大运河作为历史遗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将其视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外因是,国际上对于像丝绸之路、大运河这样长距离的线形文化遗址遗迹,以什么样的形式申报,整个还是拆零,选择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还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认识还没有统一,故没有颁发申报许可证。
——王健《大运河与长城:中国古代文明的双子星座》
材料三 大运河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伟大杰作。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在功能上各有侧重,长城主要是防御(但也发展了经济),运河主要是繁荣经济(但也为防御起过重要作用),堪称姐妹篇之作。这两项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在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上也同样的突出。仅就万里长城的躯体而论,它有几千里是利用自然的河流、高山险阻和断续烽燧所构成的,并未修筑城墙,纯属自然屏障。而大运河的自然因素和结合就更加明显。大运河“半是天工,半是人为”这一点可能历史上没有人特别强调提出过。我们在沿京杭大运河区段考察时,看到很多段落,都很难分辨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到了淮安、扬州、湖州等等地段,水网纵横、河渠交错。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将能够为大运河的前途和世界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形式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罗哲文《大运河与长城媲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上述两大工程走向上有何不同。(1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未能颁发申遗许可证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大运河和长城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谈谈应该如何确保大运河申遗成功?(3分)
仔细观察下面的《19世纪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子母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天皇居住地 B.幕府所在地
仔细观察下面的《卢沟桥事变前形势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
A.九一八事变发生地 B.“双十二事变”发生地
(2)请根据图片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唐中央政府设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此时尚谈不上内阁制,只是其设官分职已有相当的组织与秩序。隋唐以来——本书以之与宋联系称之为第二帝国——与汉代官制有一基本不同之处,即是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除少数地域外,下达州县。汉朝的征辟,至此不用。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因着准备考试的读物标准化,雕版印刷出现于600年前后,即可能受此影响。只是如此一来,中国人们今后受官僚制的程度也愈深。唐朝的文官集团有18805个建制的职位,加上其他辅助人员,案牍之士与军官一并计算,凡受薪者共368668人,这在中世纪是一个极可观的数目。当日中国总人口可能为五千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将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唐中央六部都隶属于尚书省。 ( )
(2)唐朝已经实行内阁制。 ( )
(3)唐朝的所有官员都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派遣。 ( )
(4)唐朝继续推行了隋朝开始的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并形成了定规。 ( )
(5)隋朝开始的文官考试导致了中国人受官僚制的程度加深。 ( )
据报道,2014年4月12日,前台湾行政院院长郝伯村参访湖北宜昌石牌,指出石牌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门户,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石牌保卫战对抗战胜利意义十分重大,保卫了四川抗战基地的安全,致使日本再也没有大规模向大西南进攻的军事机动力。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对苏德战争的意义是( )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D.保卫了莫斯科,扭转了战争格局,变防御为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