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这是因为当时苏俄实施的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2年秋苏俄出口粮食4000万普特,两年后又出口粮食1亿多普特。这一成果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原先的道路”和“另一条道路”分别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D.武装斗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
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对丘吉尔所说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斯大林让苏联历史退步
B.斯大林破坏了苏联的民主
C.苏联是一个专制国家
D.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
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B. 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
C.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D. 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