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

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历经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思想)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观念层面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四个选项中,A洋务运动属于器物层面,B戊戌变法和C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D新文化运动属于观念层面。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清朝(鸦片战争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疆域和民族结构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其主要做法之一。其中,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伊犁将军 

C.设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堆糖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查看答案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2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村改革?(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1分)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1分)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政府和校长对学生活动分别作出了哪些反应?请各举一例。(2分)

(4)请你评价学生、校长的表现。(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